WFU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友善同志醫療環境訓練》後記:This is a war we must lose.

作者:陳冠廷醫師





最近接到了代表科部參與性別友善課程的通知,這種從天而降的公差往往是忙裡偷閒可以翹課 的機會,一般上課的內容也幾乎都是照本宣科就算不去上也可以通過考試 的公民道德課本教條,不過,這次的課程內容卻出乎我意料的真實。


真的故事,撼動人心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講者除了本身口條清楚,演講技巧過人之外,最能讓他每字每句都打進我心坎裡的,是他分享自己故事的時刻。

「那是我生命裡面最漫長的一段等待,我一直在等著他對我說:『滾,我們鄭家沒有生出你這樣的變態兒子!』不知道過了多久,大概十五分鐘吧,我爸爸吐出的第一句話,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這件事不能讓你奶奶知道,她會受不了。』」

原來,非異性戀的同志和異性戀一樣,都會在初入青春期時(國小到國中之間)情竇初開,不同的是,他們卻從此開始要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承受著自己一出櫃就會被整個世界、甚至是原生家庭所拋棄的恐懼。

大部分的人直到上了大學、甚至是出了社會,才漸漸開始有勇氣向這個世界出櫃。這樣子的巨大壓力對於一個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是我們這些多數直男直女沒有辦法想像的。


關於跨性別


因為自己做過 DSD (Disorder of Sexual Development,性別發展障礙) 相關的病例研究,自己對「性別不是單純二元,是一種光譜」這樣的概念並不算陌生,但真的見到了,真的花上五分鐘看著他們的故事在我們面前開展完全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用了五分鐘時間看了一段關於筑子和位子的故事,在講師的引導下,大致上可以理解,性別的層次其實比我想像中的更加多元,也更有邏輯。

筑子和位子《誰來晚餐》

性別的四個層次:你生下來像誰?你覺得自己是誰?你表現得像誰?你喜歡的是誰?





這裡的「誰」指的就是性別,以我而言,我很幸運的像一半的多數人一樣,生下來像男生,覺得自己是男生,表現得像男生,喜歡的是女生,同時也很幸運的是,我的太太生下來像女生,覺得自己是女生,表現得像全世界最美麗的女生,而且喜歡的是男生。

我和我太太,完全符合過去數千年以來,所有父母、兄弟、同儕、師長的期待,因為我們生來如此。就如同我們不是開山理番時代的原住民、不是美國南北戰爭前的黑奴、不是二戰時住在歐洲的猶太族群:因為我們生而為多數人

影片中的筑子生為男生,認同自己是女生,表現得像一般女生,喜歡的對象,卻也是女生。這不是筑子自己的選擇,而是他生來就必須去適應的身份。


跨性別與醫療


有趣的是,在以「跨性別與醫療環境」為主題的講座中,我比較難聽出新意,原因並不複雜:就像「愛滋病與醫療環境」、「婦女與醫療環境」、「兒童與醫療環境」、「青少年與醫療環境」的種種衍生講座一樣,身為醫療提供者,我們要如何去塑造一個友善的醫療環境,其實都是繞著一個核心思維打轉: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同理個體的需求。

尊重,對於每個獨立人格的尊重,這不就是他媽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嗎,是我們身為專業人士在專業場合必須要有的態度,可以不喜歡,不能不堅持。


跨性別與法律


近幾年來最沸沸揚揚的話題之一,就是同志伴侶是否可以接受法律的保障。遠有大法官釋憲案,近有立委黃國昌的罷免案,都與此息息相關。事實上,僅就醫療層面而言,近幾年在法律上同志伴侶的權益也正在逐步增長:比如說,已經可以用「同志伴侶註記」的方式,讓同志伴侶簽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手術同意書、疾病末期醫療代理人等等。

然而「同志伴侶」的法律保障不若一般「夫妻」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衍生出許多同志伴侶去鑽法律漏洞的不得不,舉例而言:有一對同志伴侶都是從男性接受手術變性為女性,他們必須在其中一人先將身分證註記改為女性之後,用「一男一女」的身份,去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結婚,再用「都是女同志」的身份繼續生活。

我們可以思考,
  1. 為什麼同志們要抗爭,要爭取跟「多數人」一樣的權益? 
  2. 社會上天秤的一端有伴侶盟,另一端也有護家盟,他們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同志要爭取的權益會影響護家盟的何種核心利益?
  3. 天秤的中間,是「我們」,真正沈默的多數人,如果你是護家盟/伴侶盟的支持者,要怎麼說服我們,告訴我們捍衛「傳統夫妻」/「多元成家」可以最大符合社會大眾的利益? 

ps. 我其實不大相信 Love always wins,我相信 Profit always wins.

pps. 不過,我一邊打著網誌,我腦中不斷響起的是《福爾摩斯:地獄新娘》電影中的一段對白: So you see, Watson, Mycroft was right. This is a war we must 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