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喜不喜歡,階級永遠存在
- 階級有其重要功能,陌生人不用浪費時間精力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該如何對待對方。
- 當然,天生能力的差異是造成社會階級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多數的能力也需要培養和發展,但這些機會絕非人人平等。
- 就算發展出了完全一樣的能力,面對的遊戲規則不同,結果可能也天差地別。
-《人類大歷史》
或多或少,我們都聽過印度教的種姓階級制度,人一生下來,就被分成不同的階級,最底層的階級「穢多」,無法接受好的教育,長大也不會有好的工作,賺不了錢,孩子生出來,一樣無法提供下一代好的教育資源。
輪迴復始,然後貧窮就像詛咒一樣,不斷在穢多家族裡面一代代的傳承。
有沒有發現,其實現代社會,就算我們已經明令禁止階級制度,印度也取消了種姓階級,但階級依然無所不在。我們的年收入、貸款額度、社會影響力、從吃的東西到身上的穿著,一樣可以劃分出人與人的不同。
有沒有發現,其實現代社會,就算我們已經明令禁止階級制度,印度也取消了種姓階級,但階級依然無所不在。我們的年收入、貸款額度、社會影響力、從吃的東西到身上的穿著,一樣可以劃分出人與人的不同。
企業 CEO 與小吃店老闆不同、醫師與玉蘭花小販不同、鋼琴老師與加油站小弟不同。而這就是現代的階級制度,不會明說,但我們都心領神會。
像我這樣,出生時沒有金湯匙可含的平頭百姓,想要跨越階級,得要通過重重考驗:
- 老天有沒有給我夠機靈的腦袋?
- 有了還不錯的天分,父母有沒有餘裕栽培我的能力?
- 有天分、有資源、有努力,社會有沒有提供我公平的競爭環境、向上階梯?
在讀《階級世代》這本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其實無比幸運。現在能以醫師的身分在社會上立足,當然腦袋還算靈光,即使家境不富裕,母親從小堅持不在孩子的教育資源上打折,而台灣的就學貸款和考選制度也願意提供我舞台,讓我完成學業。
相較之下,有些孩子白天上學,晚上要到市場的攤位幫忙,就算有再聰明的腦袋,也很難培養出考試的能力,更別說其他的才藝。有些孩子能力不差,但國家社會能提供的晉升管道有限,機會硬是比其他地方更加艱難。
還記得有次在亞洲泌尿醫學會上,我與一位來自柬埔寨的醫師聊天,他說柬埔寨全國就只有一家醫學院,我說台灣有十一家。柬埔寨的孩子和台灣的孩子即使能力相同,面對的遊戲規則也天差地遠。
階級不會不見,正如同在下層的人都會想要往上,在上層的人一定也會想盡辦法讓自己不要往下。作為個體,我們無法決定天生的腦袋,也很難去影響國家的制度。我們能做的,是盤點自身的資源,認清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的目標,試著,找到前進的辦法。
就我而言,計算自己未來想要給家人什麼樣的生活品質,考量自己現在的工作,還有多少空間需要填補,有那些地方可以努力。如果有幸邀您一起讀到這裡,願我們都能一起加油,一起努力。
自由和平等,其實背道而馳
- 正如中世紀無法解決騎士精神和基督宗教的矛盾,現代社會也無法解決自由和平等的衝突,法國大革命以來,全球政治史可說就是講述著要如何解決這種矛盾。
-《人類大歷史》
我們都喜歡自由,但我們常常覺得有權有勢者濫用自由去博取利益,所以我們想要對富人課更多的稅,限制他們的部分自由,來實現我們心目中的平等。
我們都希望機會均等,原住民是弱勢沒錯,但憑什麼可以加那麼多分,這種靠加分實現平等機會的方式,好像又擠壓到了我孩子的升學機會。
有一次,我老婆開玩笑地說:「為什麼你每天都可以順暢的大便,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吧!」我回:「確實不公平,但是你不可以限制我大便的自由。」
換個場景,有錢人家的小孩不會念書,可以花錢去國外洗學歷,有門路可以在企業實習,回來一樣又有門路得到更好的工作,這實在太不公平了吧!
確實不公平,但是我們憑什麼限制人家出國念書、限制人家爸媽幫忙找工作的自由?如果易地而處,我是有錢又願意投資孩子的父母,我也不希望人家不准我這麼做。
追求平等,勢必會限縮某些人的自由,追求自由,勢必造成某種程度上的不平等。這樣的拉扯與對話,有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也有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路線之爭。社會上的許多制度,常常就是在自由和民主的拉扯之中,妥協的方案。
我當然希望多增加一些弱勢的入學保障名額,也希望房地產的政策能對我更有利。所以我該希望政府多管一些呢?還是希望政府放任一些,交給市場調控?其實我覺得回答問題之前,應該還是要先做一些功課,就如同我前文提到的一樣:
盤點自身的資源,認清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的目標。做到了這些,下一步是:「摸清現在的規則」
自由派和平等派現在妥協出來的規則,無論喜不喜歡,我們現在都要遵守,規則不是不能改,但是如果在既有規則下無法存活,無論我喜歡的是更自由一些,還是更公平一些,都沒有改變的可能。
真的想改變什麼,先從站穩腳跟做起吧。
科學很真實,而人性恆久遠
- 許多人認知的「自然」和「不自然」並不是生物學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學的概念。
- 第一、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第二、以觀測和數學為中心,第三、取得新能力。科學革命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真正讓科學革命起步的偉大發現,就是發現「人類對於最重要的問題其實毫無所知」
- 科學研究一定得和某些意識形態聯手,才有蓬勃發展的可能。意識形態能夠讓研究所耗的成本合理化,代價就是意識形態能夠影響科學的進程表,並且決定如何使用研究成果。
-《人類大歷史》
科學作為一項工具,我認為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使用的,不是說所有人都該去了解微積分或聚乙烯的化學方程式,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方式」思考。
「科學的方式」指的是用客觀的工具,去尋求事實的真相。從「不知道就承認自己不知道」開始,到用客觀的儀器和數學去觀測,到最後得到答案。
古代人看到閃電,聽到打雷,為了詮釋這樣的現象,為了表達對自然的敬畏,編造了雷公和電母的故事。科學的方式,先承認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打雷閃電,然後用觀測、數字去描述這樣的現象,最終描寫出電荷的互動,聲音和光線的速度差異。
故事喚起我們對自然的敬畏,對食物的珍惜,而科學,幫我們做出了避雷針。
對於同一件事的詮釋角度,故事與科學的拉扯,其實不陌生,因為追根究柢,這就是人性與科學的拉扯,進一步說,也是宗教與科學的拉扯。
曾經,伽利略因為支持地球繞太陽被基督教迫害,甚至在近代,都有美國教師因為教了達爾文的演化論,被告上法庭。宗教與科學,看似衝突,實際上卻是不斷的在對話,迫害科學對多的雖然是宗教,而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宗教也曾是給過最多支持的力量之一。
與科學對抗的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權威」,科學是否被封殺,能不能夠被支持,其實取決於當權者是否能夠從科學裡面獲益。
伽利略支持的「日心說」會動搖教會解釋聖經的權威,所以必須被封殺,但一模一樣的太空科學,在一樣宗教虔誠的保守派心中,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打敗蘇聯,就必須被大力的支持。
科學的本質是真實,而真實的本質是中立。人性永遠無法中立,因此常常忽略真實。
作為個體,我們一方面要鍛鍊自己用科學的方式思考,才不會在做決策時,因為忽略真實,而付出慘痛代價。另一方面,我們即使利用科學的方式掌握真實,但因為真實常常很「白目」,太直白的事實容易冒犯別人,所以我們也要學會用人性去包裝事實。
一百多年前,天才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幾乎是現代所有工業的基礎,但是更會說故事的愛迪生,用故事摧毀了直白的事實,特斯拉有生之年,都是愛迪生的直流電壟斷市場。如果特斯拉能說出更好的故事,來包裝他的發明,或許人類的科技可以更早的躍進,他也不至於一生窮愁潦倒。
階級、自由與平等、科學與人性
階級不會消失,我們該做的是盤點資源,認清自己的位置,籌劃未來的想像。
自由與平等的博弈不會停止,而總會在某個平衡點制定規則,我們該做的是認清規則,順勢而為。
科學本質中立,人性永遠有所偏頗。我們既要讓自己有探究事實的能力,也不要握著事實當令箭,忽略了人性的需求。
謝謝您閱讀至此,《人類大歷史》不僅僅是描述千年來層出不窮的人類故事,其實也是描述我們千年來不變的人類本質。《人類大歷史》是哈拉瑞三部曲的第一部,探討過去,第二部《人類大命運》將要探討未來,期許我們於未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