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就拜託你了啊,另外黃醫師交代這個病人住院的時候要記得加做電腦斷層,這個病人是院內員工,這個病人比較嘮叨...」我苦著臉,看著醫師助理似笑非笑的把二十來張的候床單堆在辦公桌上,助理交接完了黃醫師的囑咐,便好似做了賊般一溜煙的鼠竄而去。
算了算,加上來自其他三個門診醫師的候床單,今天要把預計住院的三十幾位病人建檔,我嘆了口氣,估計又得耗掉自己兩小時的大好光陰。
想住院,先過總醫師這關
「張先生,手術跟住院的時間會再請總醫師跟你聯絡,大概等兩三個禮拜喔。」診間的醫師一邊飛快的敲擊鍵盤,一邊和藹的說著,旁邊的印表機隆隆作響的印出了張先生的候床單。這張候床單記載著張先生的基本資料和要做的手術,由跟診的護理師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
這張寶貝候床單,將從台大醫院的西址門診部,穿越中山南路,直上百尺高樓,一路送到台大醫院東址的總醫師辦公室。裡面的每一筆病例號、姓名、生日、診斷、術式、還有主治醫師特別交代的備註,都是總醫師的惡夢。
因為總醫師每天都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含辛茹苦,一字一鍵的把這些資料重新 key 進電腦的另一套手術系統裡面,建檔整理。十幾年來,堂堂台大泌尿部,門診系統和手術系統之間的唯一連結,就是這一張張水一沾即爛、風一吹就飛、放在桌上還可能被拿去包便當的候床單。
因為痛苦,所以尋求改變
受過蔡校長的啟發,總醫師幹不到一個月,就深深為這種 [ 數位訊號 → 紙本 → 數位訊號 ] 的損耗感到不值與痛苦,每天逗著雞眼打字事小,最害怕的是候床單在運送過程中出了什麼紕漏,該住院開刀的病人資訊若是沒有準時送進總醫師辦公室裡,後果簡直無法想像。
試過透過 Evernote 擷取網頁文字,試過拜託診間護理師多幫我填一份 google 問卷,都因為多工繁複而功敗垂成。直到兩個月過去,自己赫然想到,既然門診醫師 key 候床單用的也是醫院的 portal 系統,那這些病人的電子資料應該就存放在某個 data base 裡面,沒道理自己還要多輸入一次!
直到總醫師生涯的第三個月,藉由資訊室的協助,終於可以從醫院的系統裡面直接撈出一份每日的報表,擷取出每日電子候床單的資料做成 excel 檔。病人在初診時就已經輸入好的名字、病歷號碼、性別、出生年月日,甚至是醫師在門診系統裡面記載的手術術式,只要一鍵就規規矩矩的羅列出來。
終於,我脫離了自己把民國換成西元,自己去查病人名字生冷單字要怎麼注音的痛苦生涯。
當然,迄今仍然無法完全告別候床單,不過少了繁瑣的基本資料 key in,只要把門診醫師的手寫備註輸入,每天可以為我節省超過一半的時間。另一方面,電子報表系統幫我網羅了系統內的所有候床清單,因為擔心後床單遺失造成的心理陰影也能大幅度地避免。
在建置系統的過程中受到很多的幫助,包括科部的 IT 人員、門診的護理師 leader、還有台大醫院資訊室的工程師,雖然距離最終候床單無紙化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正如我一直所相信的:改變從來不是一簇可及,而是逐漸累積。
不喜歡現況,我的作法:嘗試改變
當年在成功嶺,我也曾覺得每天都在虛擲生命,蹉跎時光。直到有天部隊裡的演講,我聽到這麼樣的一句話:「當你覺得這一切很不合理的時候,想想為什麼會這樣?想想有天如果是你在這個位置,要怎麼樣改變它?」
行政總醫師的生涯,確實是一睜眼一上班就被雜事淹沒。但在這之中的學習之一,就是挑戰自己不斷把重複的雜事自動化、把複雜的流程最佳化,省下的時間就是最寶貴的生命成本。
這篇文章下筆於行政總醫師任期之時,完成於總醫師卸任之後。自己打造的電子候床單系統,已經成為續任總醫師們的日常工作必備工具,更棒的是,學弟妹們仍見到這個系統可以改善的地方,也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讓他更方便、更省時。
回首這段過去,也期許自己在未來,也能夠不把習慣視為理所當然,不把自動化作為日常。往往雜事如大浪捲來,蜂擁而至,載浮載沉也好,奮力破浪也罷,當潮水退去,只有成長是真實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