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認識自己、承擔風險、維持紀律

作者:陳冠廷醫師




以下是某些簡單又有效的投資建議:
  1. 思考與行動都以長期為考量
  2. 不理會雜音
  3. 低買、高賣
  4. 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
  5. 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6. 堅持到底
這些都是非常棒的建議,問題在於如何履行。要做什麼事很重要,但「怎麼做到」那些事更重要。

 

這段話錄自Ben Carlson《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A Wealth of Common Sense》,就我個人而言,覺得是值得一再翻閱的好書,除了我們已經很熟知的各式「心法」之外,這本書用更多證據和實質的建議,來指引我們投資的道路。

我自己的心得,大概簡單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認識自己、承擔風險、維持紀律


認識自己


首先每個人的投資目的不同、收入不同、年齡(也就是可以投資的年限)不同,當然會有不一樣的需求,第一步永遠是認清自己的現狀,然後針對目的開始做規劃。

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投資組合,也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承擔風險


其次是風險。風險永遠該是我們進入市場時該優先設法掌握的項目。書中有句我很喜歡的話:比起市場,風險永遠更容易預期。

當了解沒有風險,就不會有潛在獲利的基本道理,我們就不會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極大化,然後一個不小心就重傷。凡事都是有代價的,了解利益伴隨的風險,我是否能夠承受,是踏入市場的重中之重。

承受可接受的風險,是獲取利潤的不二法門。

雖然跟投資無關,但我想起蔡依橙校長談創業時講過的話:我們不是無端冒險,是刻意的去承受「計算過後」的風險。


維持紀律


第三件事,是維持紀律。

無論是小戴的羽球冠軍戰,或是談判大師 Alex Cheng 帶給我的教誨,都直指一件事,最終,我們比的不是誰做對的事情多,是誰犯的錯誤少。

市場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和起伏,我們不可能不被情緒影響。人類的意志力有限,我們不可能永遠持有理性。

因此,小心地制定自己的策略,預期可能會出現的市場波動,減少情緒性的判斷,減少意志力耗竭的可能,才有可能維持著自己的投資紀律,並且擁抱時間--這個每個人都能享有的紅利--為我們帶來的報酬。


佳句節錄


最後,摘錄一些我喜歡的段落與大家分享:

  1. 定期定額法在較低價格買到較多股數,在較高價位買的股數則較少。定期定額的目的不是完美的掌握市場時機,相反的,這是坦承自己沒有掌握精準市場時機的能力、或情緒控制力的一種方法。
  2. 人類本來就缺乏持久改變個人行為的意志力,因此,能夠切實遵循的策略才是最好的投資策略。重點不是要精準地做對每件事,而是避免徹底做錯很多事。
  3. 如果你需要在五年內花這筆錢,那麼把這筆錢投入股市之前,一定要三思。如果非把一份風險承受度問卷濃縮為兩個問題,他們應該是:a. 你什麼時候需要這筆錢 b. 從心理或財務的角度來說,我禁得起多大的損失?
  4. 市場終究有可能會陷入令人極端痛苦的週期,最終導致投資人開始質疑自己長久堅持,並視為真理的信念。
  5. 隨時做好接受震撼教育的心理準備。
  6. 先擁有投資哲學,再來討論投資組合。
  7. 若能建構一個凡事以規則為準的系統化流程(根據這個流程,通常你什麼事也不做),你有限的意志力就不會被消耗殆盡。
  8. 你不盡然非得在積極和被動基金之間作抉擇,試著以成本高低、交易量多寡、以及紀律有無等角度來思考。
  9. 就投資報酬率來說,長期是唯一重要的事。可惜「長期與日常生活沒有交集」
  10. 你一方面必須能在夜晚安心入睡,一方面也要能在退休後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
  11. 資產配置、分散投資、再平衡作業。
  12. 關於均值回歸:均值回歸和大盤、資產類別、風險因子或投資風格比較有關,和個股不盡然相關。個股沒有均值回歸這回事。
  13. 不要建立一個你認為「應該」建立的計畫,而是要建立一個你知道自己絕對會遵守的計畫。市場崩潰或大漲後的轉折點,都可能引發巨大的情緒起伏,你應該永遠也不會想陷入投降式拋售的局面。
  14. 雖然了解市場與經濟週期非常重要,但了解自己的個人財務生命週期更加重要。你的投資組合一定會隨著你的狀況而改變。真正的目標是要讓目前的投資組合能夠應付你未來的需求、夢想、慾望和目標。
  15. 重點不在於打敗大盤,而在於打敗自己。行為阿法(behavioral alpha)的來源包括維持優於平均值的表現、將壓力與複雜度降到最低、有效管理投資組合、同時消除非外力造成的失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