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看漫畫、追小說、打電動:我以前就是靠這個考試 100 分的啦!

作者:陳冠廷醫師




意料之外的小旅行


今天去銀行辦完事,意外發現了座落在楊梅市場裏頭的圖書館,便心血來潮地走了進去。

架上的書其實不多,一樓的藏書區只有圖書館員和兩個打瞌睡的老人家,倒是二樓的自修室有不少年輕人在裡頭埋頭苦讀。

根據我媽的說法,我從小就是在圖書館長大的。在鶯歌讀國中小的時候,只要是假日,媽媽就會讓我去圖書館報到。只要附上中午的吃飯錢,我就可以自得其樂一整天。

(媽媽也放假一整天)

剛開始,都是去影音教室裡面租電影和卡通來看,沒有人管我要看什麼,圖書館員好像也不太管電影分級,在家裡不能看的《家有賤狗》、《王牌大賤諜》、《侏羅紀公園》看了個不亦樂乎。

乍看之下好像對一個學齡幼童會有很不好的影響。

偏偏也是在圖書館的影音教室,因為每週都有館員挑選的推薦影片,我也帶著好奇心,看了像《動物農莊》這種有著深刻意義的片子。


從看漫畫到變學霸


去圖書館的另一件事就是看漫畫。

從《老夫子》、《腦筋急轉彎》開始看,沒有歡樂的漫畫了,那就開始看《漫畫中國偉人傳記》,再來是《漫畫世界偉人傳記》、《漫畫中國歷史》、《漫畫世界歷史》。

在國小的時候唏哩呼嚕看下來,間接的效果,就是自己對歷史有了脈絡,國中以後,整個求學時期的史地科目變得無比簡單有趣,國中時代號稱社會科小天王,很大程度是因為小時候看了一堆漫畫。

國中的時候,媽媽打聽到公認很會寫作文的表姐,興趣是看武俠小說。

於是媽媽就把金庸介紹給我,圖書館有的就借回家,沒有的,媽媽帶我去租書店找。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廢寢忘食」,讀金庸常常讀到欲罷不能,半夜爬起來偷開燈,就只是為了知道,那個該死的十六年後,小龍女到底還在不在。

這種看起來很欠揍的追小說模式(長大以後變成追劇),後來卻變成我接近中國文學的入門磚。我從《笑傲江湖》才知道五嶽是什麼、嵇康是誰,從《天龍八部》暸解宋代的地理,更不要說金庸胡謅的堂口、詩詞,自己背的津津有味。

如果沒有金庸為我打下的國文素養,我大概不會覺得詩詞很有趣,更不要說那些狗屁不通的平上去入仄了。

對了,我高中三年,最強的科目是國文。


誰說不可以打電動


今天在開車的時候,聽《大人學》的 Podcast 在談「適應力」,主持人 Joe 說他的適應力很大程度來自於小時候愛打電動的習慣。

原因很簡單,在電動,尤其是像《三國志》、《文明帝國》這類策略經營類的遊戲,其實要玩得好,就是要先想辦法摸清楚遊戲內的規則,去針對規則調整自己的喜好,然後做勝算大的事

啊人生也不是如此嗎?

現在回頭看,從小到大看卡通、看漫畫、玩遊戲其實不見得都是壞事。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成為我日後成長的引子,不但不辛苦,反而讓我極度的樂在其中。

在我讀《恆毅力》這本書的時候,作者也建議我們,不要急著去讓小孩超齡學習什麼技能,先讓他們從玩開始,找到興趣,或許,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